第七章 台灣原住民族-魯凱族 第七章 台灣原住民族-魯凱族 一、 族群概述 台灣原住民族魯凱族,主要分佈於台灣中央山脈南段東西兩側的山區(參見圖1),位於中央山脈南段西側者有二:一為高雄縣荖濃溪支流濁口溪流域的濁口群,又稱下三社群,為對稱於茂林鄉北境桃源鄉南鄒的排剪四社而言,包括芒仔社(今茂林村)、萬斗籠社(今萬山村)、敦仔社(今多納村),分佈於今高雄縣茂林鄉境內;另一為屏東縣隘寮溪流域的隘寮群,因位於中央山脈西側,又稱西魯凱群,包括屏東縣霧台鄉的好茶、霧台、阿禮、去露、佳暮、大武等村。而位於中央山脈南段東側者則為台東縣利嘉溪(大南溪)流域的大南群,位在台東平原邊緣的丘陵地帶,因位於中央山脈東側,又稱東魯凱群,屬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村(舊稱大南村)。此外,因遷徙而與排灣族共同建立的混居村落則有:三地門鄉的青葉村和瑪家鄉的三和村等村落。就人口而言,目前魯凱族人口總數約1萬1千多人,以屏東縣霧台鄉魯凱族人口數最多,其次為台東縣卑南鄉,再來是高雄縣茂林鄉及屏東縣三地門鄉、瑪家鄉。 魯凱族濁口、隘寮、大南三個亞群除了在地理分佈上的差異外,有關起源傳說、社會階層制度、語言等文化上的差異亦有所不同。[1]根據魯凱族各群的口傳,濁口群、隘寮群、大南群三個系統相互之間並無衍生關係,來源各自獨立(參見魯凱族各村社口傳起源對照表)。另在霧台鄉公所出版的《霧台鄉大事記》[2]則記載今霧台鄉、茂林鄉與台東的東興村所構成的魯凱族,其來源是一致的,共同發跡於高雄、屏東、台東三縣交界山區,後分為三支,一支西遷茂林鄉,一支南遷北隘寮溪上游,舊大武、吉露及達德勒屬之,一支東遷台東大南舊社,再由大南分出好茶,好茶之下再分出阿禮、霧台、神山、佳暮等分支。 衛惠林曾以隘寮群的舊好茶部落,以及大南群的東興村和濁口群的多納村三個古老的部落為研究對象,將三個地域的社會階層制度加以比較:隘寮群有貴族頭人階級和世家階級, 西服但是在濁口群與大南群則沒有世家階級 (衛惠林1963:13)。此外,大南群的社會組織也顯示出與另外兩群差異的特點,是在階層制度之外有男子會所,及年齡階級組織特別發達 (陳奇祿1953:19;謝繼昌1965:133-160)。 在語言方面,李壬癸最近指出 (1996),魯凱語分為霧台支群和下三社支群,前者包括霧台、大武、大南,後者包括茂林、多納、萬山。大武和大南比較接近,茂林和多納也比較接近。霧台方言保存了最多的古語,萬山方言與其他五種方言頗為不同,變化的最為劇烈,可能是最早分化出來的方言。 魯凱族的文化特徵,如華麗的衣飾、對百步蛇的敬重、富於藝術傾向的生活態度和以貴族為首的階級制度等,乃至於部落型態及組織都和相鄰的排灣族極其相似,若非以語言區分,實在大同小異,而最大的差別則在於魯凱族的「重男」觀念。有別於排灣族的男女平權的繼承制(由長嗣繼承),魯凱族有明顯的「重男」及傳宗接代觀念。因魯凱族人少勢弱,故魯凱族人認為,能擔負起守護家園的男人才擁有繼承權,通常是依循「長男繼承」的方法,除非家中沒有男孩子,才由長女繼承貴族的名字與財產。[3] 此外,魯凱族與排灣族文化的差異尚有:[4] ●魯凱族沒有排灣族盛行的五年祭。 ●排灣族的貴族權勢集中,且有擴大的企圖心。魯凱族的貴族權力分與直、旁系的親屬而逐漸削弱。 ●魯凱族的喪葬以一人一墓為主,排灣族則是一家一墓。魯凱族為側身葬,排灣族為屈肢葬。 ●百合花在魯凱族文化中具有非常聖神的地位,它代表著地位、身份、智慧和榮耀,而被魯凱族尊稱為族花。百合花的佩戴就男子而言是代表善於狩獵的勇士,是能力的表徵,魯凱男子必須獵到一定數量的的山豬(有謂五頭,有謂六頭)才可以佩戴百合花。對女子而言是良好婦德操守之標誌,百合花代表了女子純潔、堅貞的象徵。 其中,百合花可謂是魯凱族極為重要的表徵物,只有貴族才有佩飾權,一般平?室內裝潢蟑n佩飾百合花,須取得頭目的允許,並經由一定的「儀式」和繳「稅」(如小米、豬肉、酒等禮物)的程序才可取得佩飾權,而就算可以配戴也只能側戴,因為只有貴族才能將百合花心向前。這種經由「儀式」和繳「稅」取得的權利稱為thimithimi。但依據學者許功明的研究,百合花佩飾權取得的嚴謹尺度,在魯凱族的三個亞群中並不相同。整體而言,百合花佩飾權的規定與儀式需求,以霧台鄉較為嚴謹,大多數族人仍遵循未向頭目買佩飾權、或未舉行過儀式者,以及違反婦德者不得戴花的規矩;其他地區的百合花飾,則是為美觀裝飾的需求,較無頭目裝飾權、儀式需求等問題。[5]由此觀之,即同是魯凱族,不同地域群之間還是會存在一些文化上的差異。 二、 住屋形式與特徵 魯凱族(西魯凱)人所居住的「石板屋」,是屬千千岩助太郎所分類的排灣群北部式建築,如前一章所述。魯凱族的石板建築與北部排灣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,都以木材為樑柱、石板為屋頂和砌牆,並以石板舖地。在台東的魯凱族因建材缺乏,所以用木板為壁,以石板蓋頂,或以茅草蓋頂。 建築所需要的石材均是族人一片片取自山谷,極為耗工,因此一家建屋往往要村人齊力幫忙才能完成。以下簡述建屋的過程: (一)建材取得:通常在大雨過後,河水對山壁造成強力沖刷,使山壁成塊狀崩落,是取得建材的好時機。這些大型石塊在打剝後,就可作為建築和雕刻用的石材。 (二)石板製作:為避免石板太薄而在打剝的過程中破裂,因此第一次打製的石板厚度為二十至四十公分,之後再從中對分成為兩片等厚的石板。如此重複從中對分石板,直到理想的厚度為止。 (三)石板分類:石板可分為公、母兩種。公的石板堅硬不變色,母的則容易風化變色。最好的公石板是黑色或深藍色,並且富有光澤,密度高,不但非常的美觀,且可以耐久。 (四)家屋營建: 1、整地 2、疊石為牆:後牆與側牆 3、立柱:立主柱架大樑,立小柱架屋桁 4、 小型辦公室立前牆:豎立大塊石板為前牆 5、上簷桁 6、架扣柱 7、鋪設屋頂 8、鑿排水溝 屏東霧台好茶舊社,於民國69年遷村至新好茶(在舊社西側,步行約3小時,海拔約260公尺)。舊好茶傳統石板屋聚落,在學者高業榮、劉益昌等人的努力下,內政部於民國80年5月24日指定為二級古蹟,是國內第一個原住民文化資產列入國家古蹟的案例,也是第一個以「聚落保存」觀念保存原住民部落的例子。 霧台好茶舊社(Kochapogan,魯凱語意為好美好美的地方)為西魯凱主要的發源地,有兩大家族,各有一個大頭目,分別是漢姓「柯」的卡達吉蘭;和漢姓「安」的盧巒兩大家族。早期舊好茶的石板屋中,就屬這兩家最為華麗。尤其盧巒家的石板屋,在1935年1月3日,日本學者千千岩助太郎來到舊好茶時,就曾被這座石板屋華麗的木雕所吸引,而立志記錄台灣原住民的建築。後來千千岩助太郎完成《台灣高砂族的住家》一書,至今仍是研究台灣原住民傳統家屋最寶貴的材料。 在1928年日軍開進好茶以前,好茶人一直維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,日軍在當時「理番政策大綱」的指導下,對好茶的土地重新分配,動搖了原本的社會階級制度。二次大戰後,國民政府頒訂「台灣省山地施政要點」,推行山地三大運動:山地定耕運動,山地育苗造林運動,山地人民生活改造運動,使好茶人的生活方式產生前所未有的變革,最後走向遷村的命運。 舊好茶在列為國家二級古蹟後,台大城鄉所規畫室接受文建會委託,八十三年七月進駐新好茶,規畫好茶舊社聚落保存與社會發展計畫,此一規畫構想結合了好茶社區人士的意見,擴大了保存與發展的定義,將好茶傳統的獵場、祖靈地等列入聚落保存的範圍,並規畫未來可能發展的產業與文化再生的各種計畫。 三、 重要祭典 (一) 小米收穫祭 以小米為主要農作的魯凱族,約在八月中旬小米收成工作告一段落後,族人展開了一年中最盛大的祭典──小米收獲祭(小米祭),也就是一般外界所稱的豐年祭,族人 新成屋皆會盛裝出席,早期小米祭的慶典長達一個多月,珍貴的小米是這段時間的主食,並釀小米酒、小米糕來祭祀眾神祇,烤小米餅來預測翌年的運氣,小米祭不僅只是慶祝小米豐收的慶典,更包含有過年、祖靈祭祀等綜合性的祭儀活動。在魯凱人眼中,小米祭是一種感恩、團圓、同歡與祈禱豐收的祭典,所以參加者都會穿著魯凱族傳統服飾以示慎重。 過去魯凱族人有很嚴謹的社會階層制度,作物的收成和獵物需全數進貢給頭目,再依每戶人數予以分配。但現在進貢已演變成一種形式,只有在祭典活動中才看得到(而進貢的物品通常有小米、小米糕、山豬肉等等)。進貢結束後,便是魯凱族人同歡的時刻,族人會聚集在祭場中歌唱跳舞。 小米祭裡有一個重要的儀式,是烤小米餅的活動,族人將小米麵糰帶至特定地點(通常都在村外野地),將小米麵糰放在烤熱的石板上,蓋上香蕉葉,再壓上石板,待三十分鐘左右將石板、葉子拿開,看小米餅烤出來的現象作為今年農作與狩獵的卜問。例如,烤得太乾,今年可能雨水較少,烤得溫潤,表示今年的雨水豐沛。 魯凱族在每年的小米祭時,也會舉行盪鞦韆活動(Talaisi,盪鞦韆活動的來源很難確定,一般是將其追溯至魯凱族的結婚習俗,在結婚前夕新郎會夥同好友,在新娘家前架鞦韆,以供女方姊妹在結婚當天玩耍)。在過去的魯凱社會裡,平時青年男女社交機會不多,小米祭中的盪鞦韆便是幫助男女聯誼的重要活動。盪鞦韆時,女孩子是主角,男孩子則在旁拉繩將鞦韆盪起,且以渾厚高亢的歌聲和粗獷的步伐配合,盪得愈高,女孩的歌聲便愈高亢。 (二) 搭巴嘎饒望祭(黑米祭) 黑米祭(Tapakarhavae)是魯凱族族多納部落特有的祭典,從最早期感謝水神協助婦女照顧孩子,慢慢地衍化成為感謝神靈庇祐作物可避免蟲害及惡靈詛咒,更進一步確保作物豐收的祭典。 黑米祭在每年的十一月舉行,此一祭典不見於其他魯凱部落的歲時祭儀中,儀式在冬季舉行,作物又是有別於小米的「黑米」,顯得格外 系統傢俱神秘。當每年秋季黑米收成後,多納部落的頭目都會和部落長老商議黑米祭典的日期,族人並開始準備祭典所需用品,婦女在家樁米作年糕、釀酒,勇士上山狩獵、下溪漁撈,一切準備就緒後便正式展開黑米祭。 在祭典中,祭典時主祭者會手持竹葉與裝水的竹筒,為族人祈福、消災、解厄,使族人在來年能富足平安,有意結婚的青年男女,也可以在這個時候一併舉行。過去農事期間所有禁忌,也在此時向神靈請求解除,並准許外族進入部落同慶,並請求神靈允許族人享用豐收的五穀雜糧,賜予族人在往後的耕作期間,有充沛雨量,稻米及雜糧能生長茂盛、族人平安。而族人進貢的貢賦,也由大頭目與各世族協商後,分配給收成不好的族人,充分發揮互助合作,成果共享的精神。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吳志 文先生的說法,多納的黑米應是屬於地區性的混種梗稻,這種混種稻偶會發現於田間小路,是一種旱稻,較無經濟上的價值,除了多納外,台灣其他地區罕見有栽種情形,而魯凱族人會將其稱為「黑米」,可能是因為稻殼外表有類似火烤的黑褐色的關係,與米粒顏色應無關。 穀粒飽滿的黑米 多納的黑米有兩種,一為稻米種,二為小米種。傳說中所述的「黑米」目前在多納尚有人種植,但黑稻米的傳說已無可考,只有黑小米的傳說還留傳至今。傳說族裡曾有位婦人揹著嬰兒到田裡除草,為了方便工作,她把嬰兒放在搖籃裡,留置在田邊的工寮中。有一次嬰兒在工寮哭泣,但婦人沒有理會,繼續工作,快到中午時,嬰兒哭得更加厲害,婦無暇照顧,她對嬰兒叫說:「乖寶寶,再忍耐一下!除完草馬上就來餵奶囉。」說完埋首繼續工作。沒過一會兒,嬰兒哭聲便停止了,婦人感覺奇怪,於是停下工作,前往工寮查看,發現搖籃裡的嬰兒不見了,裡面放著一塊橢圓形石頭,婦人既緊張又害怕,一邊呼喊嬰兒的名字一邊四尋找,卻不見嬰兒下落,她傷心又害怕的趕回部落,把發生的事告訴家人。 當晚婦人做了一個奇怪的夢,托夢者說:「我是 買屋住在pelepelengane深潭的神明,妳的嬰孩哭得太厲害,體念妳農事繁忙,嬰孩我暫時幫妳帶回去扶養,等孩子長大成人會讓你們見面。但我有條件,我幫妳撫養小孩,你們必須與我們合作開墾,你們雖然看不到我們工作,但憑著石椅的多寡或耕作的行數,就知道我們有幾個神明到幫忙。」果然每次下田工作時,只見田裡的雜木或雜草被快速的清除,但卻看不到水神的身影。大約經過半年的光景,一大片小米田竟長出了黑色小米,小米成熟收割後,神明和婦人的家人分配收穫的小米,神明帶走小米時,只見那一堆堆的小米在半空中向深潭裡飄去。往後年年如此。十幾年後,神明和婦人約定的日子已到,當年失蹤的嬰孩長成英俊挺拔的魯凱勇,出現在多納部落頭目家旁的一塊大石頭上。黑小米的種子,相傳是得自pelepelengane 深潭的神明,多納族人對傳說中的神明敬畏有加,每年黑米收穫後所舉行的「黑米祭」的祭典名稱,也因此傳說而得名。[6] 四、 物質文化與藝術表現 魯凱族衣服的樣式、色彩和裝飾與排灣族相似,源於原生身分的階級制度與後天努力而獲取的社會地位,均清楚地藉由服飾表現出來。階級地位表現於衣服圖案、配飾及材料,如貴族階級的人頭紋、人像紋和百步蛇紋等圖案;佩帶琉璃珠或穿著琉璃珠繡的衣物;另皮革之中雲豹、石虎和熊等動物的皮革,只有貴族階層才可以穿用;以及頭目才可使用的熊鷹飛羽頭飾等等。後天成就則表現於頭飾及衣服圖案,如擅獵勇士的百合花頭飾;擅於跑步的族人才能使用蝴蝶紋等。 在眾多裝飾中最獨特的就屬百合花飾。百合花(bali-a-ngalai)常被魯凱族人直接摘下來當作飾物,通常有兩種戴法:一種是將整朵花連枝插在髮上或頭巾縫隙中,稱為「頭飾」;另一種是只露出花瓣尖端夾在頭巾下方呈排狀,稱為「額飾」。在一般百合花盛開的時節,任何女子無論有無花權皆可佩帶「頭飾」,但要遵守貴族百合花心才可朝向正前方,平民只能側簪朝向兩側的規定。至於一個完整的具象徵意義的百合花「額飾」,就一定得透過正式的儀?房屋買賣△{序取得佩飾權,否則,一般非貴族的平民女子並無佩飾的資格。 百合花「額飾」原本是用真的百合花露出花瓣尖端夾在頭巾下方,白色的花瓣中間再加放paula的金鳳花(番蝴蝶)平置於額頭中間。但現在已使用白紙所剪出的一排花瓣圖形(五、六瓣之多),再用紅色的毛線夾於其中來取代之。一般而言,魯凱族女子在小時父母替她們作過「買花儀式」[7]者,就有資格配戴第一層百合花額飾,等到正式結婚時又可戴上第二層。過去百合花額飾最多有戴至五、 六層者,百合花額飾的層數完全決定於儀式的次數,除了幼時的買花儀式,還有像他人與父母所作的結拜儀式,以及女子一生中正式結婚的次數等等。男子雖無類似未婚女子的買花儀式,但也有一種為擅獵勇士舉行的戴百合花儀式(整朵的或額飾皆可)。不論年齡,魯凱男子如果獵到一定數量的的山豬(有謂五頭,有謂六頭)即可舉行戴百合花儀式,但須邀頭目和所有獵人、長老在場,以饗宴方式進行。 除了百合花飾外,魯凱族的刺繡也十分具有特色,魯凱族使用的繡法有緞面繡、直線繡、十字繡、鎖鍊繡等。緞面繡的圖案為菱形或波浪紋;直線繡的圖案多為太陽紋、三角紋、曲折紋。十字繡的圖案有兩大類,即菱形和八角型。緞面繡是一種難度較高的刺繡法,工整細密,雖然刺繡方向不受限制,但每一條線不論長短必須整齊的並排在一起,不可重疊,不可有間隙,刺繡面講求平整光滑,有如綢緞,這種繡法是魯凱族最精采的刺繡技法。 傳統上魯凱族的物質文化和排灣族一樣,依象徵價值的高低可區分為兩類,第一類的型制素樸,無特別裝飾或圖紋,是一般平民所使用的物品與服裝;第二類則是表現百步蛇紋、陶壺紋、人頭紋、人像紋、太陽紋等象徵圖紋的物品和服飾。在第二類物質中,頭目和貴族的所有物,舉凡木梳、煙斗、木臼、木杵、木碗、木匙、酒杯、木箱、針線板、佩刀、長槍、木盾、手杖、警鈴、桌椅、連杯、床、家屋樑柱、橫樑、及石板門等,均雕有象徵圖紋和日常生活圖象等文化基本母題,而巫師的占卜箱、勇士的刀柄和 褐藻醣膠刀鞘等等,亦均雕有象徵圖紋以增強其神聖性和力量。在內容主題方面,百步蛇紋、陶壺紋、人頭紋、和太陽紋的來源,是頭目家系的創生神話,象徵頭目及貴族身份的神聖性與崇高性。 傳統上,較大型器具的製造和雕刻係男性所為,編織和刺繡是女性所為。平民所使用的物品及服飾由平民製作,而頭目和貴族所專有的日常用品、木雕和石雕,是由有天分或有家族淵源的雕刻師製作,專用的服飾則由頭目家系和貴族家系的女性縫製。雕刻師通常出身於貴族或頭目家系,因為象徵圖紋的知識主要為貴族和頭目家系所掌握,許多雕刻師從小耳濡目染,聽家中長輩講述關於象徵圖紋的傳說故事和意義,因此自然而然即成為其創作的靈感來源,不過並不是所有貴族和頭目家系的男子,均能成為優秀的雕刻師,天分也是很重要的,要懂得善用石材和木材來表現基本母題,而且要具備細心和耐心。同樣地,頭目家系和貴族家系的女性,亦熟知象徵圖紋的內涵和表現形式,因此手巧者往往能夠從中擷取服飾紋樣的創作題材。傳統石雕和木雕除了表現象徵圖紋外,亦雕刻出了社會生活,其中包括聚落的故事、出草、狩獵、祭儀、婚禮、勇士、及頭目像等。 五、萬山岩雕 (一)摩崖藝術 史前人類用鑿、刻、磨或是以彩繪方法在自然岩面上所創作的圖像和符號,統稱為摩崖藝術。 岩雕:用鑿、刻、磨之技法。(萬山岩雕的敲鑿法屬岩雕的範疇) 岩畫:用塗料彩繪之技法。 亞洲大陸和環太平洋最古老,最基層的造形藝術,就是岩雕。它是人類早期階段非常重要的文化財產和藝術結晶。 岩雕文化在東方世界分布在黑龍江,大陸西方、北方偏遠的邊疆地帶,沿海一帶的福建,廣東,香港等地。在太平洋的夏威夷和復活節島也都有岩雕的發現,這種文化一直綿延分布到美洲大陸。 (二)萬山岩雕 民國六十七年, 高業榮 教授在台灣南部高雄縣茂林鄉境內發現了史前岩雕三座(先發現兩座,民國七十三年又發現第三座),為史前文化的研究提了新的線索。這三座岩雕是分佈於東經120度46分30秒和北緯22度57分30秒為中心的深山 室內設計叢林裡,也就是在台灣南部萬頭蘭山(1475米)之北,荖濃溪支流濁口溪的萬山溪谷南北兩岸,南距魯凱族萬山舊社(昔萬斗籠社)約 六公里 。內政部於民國七十八年八月,將其列為第三級古蹟。之後, 2002年11月發現第四座--大軋拉烏(高業榮) 2004年4月發現第五座(高雄縣文化局邀集學者探勘) 2004年5月發現發現第六、七、八、九座(台灣全記錄) 都陸續有新的岩雕發現。 (三)萬山岩雕概述:高業榮依行政區的劃分和發現先後順序,將岩雕加以編號,如TKm1,代表台灣省(Taiwan)高雄縣(Kaohsiung)茂林鄉(Maoling)境內第一個被發現的岩雕,其他依此類推。岩雕概述如下: TKm1(孤巴察峨): 位於東西向萬山溪峽谷(標高約850米)東北方,標高1430米,地形最為隱密。岩體頂端的凹凸面之平面形態像海棠葉,其上有自然形成的溝漕,面積達80平方米,約一普通教室大小,表面佈滿圖樣。北側和赭土面連結,其他三面大致垂直,岩體下方有涵洞,可容納兩三人棲身,是三座岩雕中圖像最多的一個,位於中間全身人像的右上方,岩皮發黑,似有舉行以火祭祀的跡象。萬山居民稱孤巴察峨(Gubatsaeh),意指「有花紋的石頭」。 TKm2(祖布里里): 在萬山溪峽谷南方,萬頭蘭山峰北麓,標高約940米,岩雕瀕臨峽谷懸崖僅2米,岩體崩落時分裂成兩塊,圖像位於西側岩塊頂端,成帶狀分佈,以足掌紋作為表現的主題。該岩體北側有兩個自然崩裂成的石階平面,適於人休憩,眺望。凹凸不平的岩面約25平方米,在西南不遠處有高約60公分弧形石砌矮牆,是一原始的獵寮遺跡。祖布里里(Tsubulili)不知代表何意。 TKm3(莎娜奇勒娥): 在TKm1號岩雕西北2公里,隔峽谷與TKm2遙遙相對。TKm3標高1080米,岩雕所在的小緩坡面呈三角形,總面積約300平方米。萬山居民稱此處為Ingula(小平地),有一名叫莎娜奇勒娥(Sanaginaeh)的澗水自北方經小平地西側注入萬山溪峽谷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情趣用品  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k93ykcev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